开播就冲上收视第一,又一部华语剧爆了 Loading...
资讯  2024-10-08

这两年,经常有人说,台剧已经是next level了。

很多聚焦社会议题的台剧,真实有力、发人深省。

像《我们与恶的距离》《八尺门的辩护人》《她和她的她》,都兼具热度与口碑。

最近又出一部新剧,改编自轰动一时的真实社会事

尺度、深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被评「比肩《我们与恶的距离》」、「内娱拍不出来」。

收视更是蝉联同时段收视第一

鱼叔也是最近刚追完。

迫不及待来聊聊——

《无罪推定》無罪推定

本剧的男主,是台湾实力派男演员庄凯勋

之前,曾凭借高口碑悬疑片《目击者之追凶》,获得了金马奖影帝的提名。

女主是有着「豆花妹」之称的蔡黄汝。

早年因为高颜值+卖豆花的故事,而在网络火出圈。

近些年也开始转型演员,陆续出演了不少台湾影视剧。

这部剧聚焦了台湾司法史上上诉最多、最具争议性的案件之一——

徐自强案。

长达21年的司法缠斗中,徐自强7次被判死刑,2次无期徒刑,9审才证明自己无罪。

冤假错案,历史上并不少见。

直到近些年,内地也时不时曝出了一些震惊全社会的冤案翻案。

轰动一时的聂树斌案、张玉环案等。

遗憾的是,内地很少将这类案件改编影视。

而这部《无罪推定》刚好为我们还原了一桩冤案从定罪到翻案的全部过程。

1995年,台湾发生一起绑架撕票案。

一名富商遭绑架勒索后,被杀害、弃尸于深山。

警方出动后,三名嫌犯落网,一审判决死刑

然而,其中一个嫌犯杨明德(徐自强原型),坚称自己无辜。

当时也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参与其中。

但法院依然认定他是凶手之一。

案情刚曝光时,很多刑法专家就质疑判决有违无罪推定原则

杨明德的母亲也四处花钱请律师,数次提起上诉。

但,六年过去,她倾家荡产,却还是没能改写判决结果。

第5次上诉失败后,已没有律师愿意接手。

最高法院的判决已经敲, 杨明德案已经死刑定案。

除非出现新的证据,才有可能被重新审理。

很多律师都觉得,木已成舟,与其继续做无谓的努力,不如把精力耗费在更有希望的案子上。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可以说,从调查、起诉到审判,几乎每个环节都谬误百出

先是警方为了尽快结案,没有按部就班调查。

仅凭其他两个犯人的口供,就先入为主 将杨明德定为共犯

因为得知这两个犯人欠了杨明德的钱,就猜测是杨明德用赌债胁迫两人犯案。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他们严刑逼供,逼他们编造更多莫须有的细节。

实际上却忽视了一种可能:两个犯人供出新的同伙,只是为了获取减刑机会。

杨明德最初被捕时,还一脸茫然。

他看到新闻上自己被通缉,面前的警察也准备掏枪,自己就吓得撒腿就跑。

这一跑,也成了定罪的原因之一。

他后来抱着清者自清的想法,主动找警察澄清,却被认为是「自首」。

等来的则是屈打成招,以及漫长的牢狱生活。

起诉阶段也是糊弄了事。

检方的证据材料 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其他两个犯人说杨明德负责租车、泼硫酸毁尸。

但实际上,租车只是以 杨明德的名义,找不到任何目击证人。

法医的验尸报告显示,尸体没有硫酸腐蚀过的痕迹。

庭审阶段,更是一塌糊涂。

法院仅限于审查法律适用的正确性,而拒绝重新审查事实证据。

上诉后,辩护律师一度拿出新的证据,证明 案发时杨明德在银行帮母亲汇款。

汇款记录显示是他本人办理,且留有签名。

而银行离犯罪现场很远,当时又是上班早高峰,没有赶去作案现场的条件。

然而,这条证据,却被法官拒绝采信。

后来几次上诉中,法官居然在背后做了手脚。

出庭作证的法医说,即使被高浓度硫酸泼过,尸体也有可能不留痕迹。

只因为原判决已被多层法院确认,为维护司法判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官不愿轻易改判。

当时,也有其他类似冤案,捅破了背后的司法公正问题。

法务部部长接到最高检送来的卷宗后,没有多加考虑,就仓促签下死刑定罪书。

给出的理由十分荒唐:

「法院这样判决,就代表被告一定有问题」

「调查案件需要诸多人力和时间,现在监狱太饱和了。」

不明真相的群众,也都怀着对权威的盲目信任。

「他如果没做,人家怎么会说他有做呢?」

偏见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

人们认为杨明德长得凶、学习差、结识的朋友差劲,就倾向于认为他肯定会杀人。

众口铄金的力量,能轻易推倒法律和人权的高墙。

为杨明德抗辩的律师,无异于逆水行舟。

其中最为热心的女主,深觉翻案不易。

她刚考上大学那一年,这一案件刚被判决,引发关注。

没想到,如今毕业后初入职场,还在为这一案件油灯耗尽。

辈告诉他,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案件,而是公权力

他们无法通过正常流程取得胜诉。

深入法律体系的内在机制,‌ 依赖人际资源和特殊手段,‌才有可能应对和影响公权力的决策与行动。‌

这部剧揭示了许多司法系统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包括证据审查的严谨性、‌共犯供述的可靠性、‌司法效率与羁押期限的矛盾,‌以及司法独立与公正的挑战‌。‌

还从个体角度,揭示被告方律师团队资源的有限,难以和检方的资源相抗衡。

被告家庭家底掏空,更反映了 ‌高昂的司法成本及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内地也有很多著名的冤假错案。

比如,聂树斌案。

1994年,他 被怀疑为一起强奸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遭逮捕

1995年,经二审终审, 被判处并执行死刑。

但,2005年,‌ 强奸杀人案的真凶落网,并供认该案。

直到‌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宣判聂树斌无罪,他的母亲泪洒法庭。

此时距其被执行死刑已过去了21年。

还有让无数人为之心痛的张志超案。

2005年,‌山东省临沭二中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

张志超被指控为凶手,‌被判处无期徒刑。

‌6年后,‌张志超推翻供词,‌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他的母亲也四处奔走找律师为其申诉。

‌2019年,‌检方重新进行DNA鉴定,‌证明张志超并非凶手。

‌2020年1月,‌张志超被改判无罪。

15年光阴似箭,曾经的中学生张志超,已经成了30岁的中年人。

前段时间,还曝出一起甘肃版「聂树斌案」。

10岁女孩遭性侵,警方却隐匿DNA鉴定证据,让无辜者受冤入狱。

类似很多案件,核心问题都是对「无罪推定 原则 的忽视和违背。

无罪推定原则要求,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假定被控告的人是无罪的。

‌然而,‌这些蒙冤的受害者,‌大多从一开始就直接被当作罪犯。

‌‌庭审过程中,‌更是违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被告人被错误地要求承担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的义务,‌而公诉人却未能充分履行提出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

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不仅未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反而滥用权力隐匿不利证据,或是用刑讯逼供等手段制造伪证。

这才导致不少无辜者被 错误判决、遭受不公正待遇,造成一桩桩家庭悲剧。

好在,和剧中一样,还有一些有良知的律师坚持,帮受害者洗清冤屈。

面对申诉被多次驳回、复查被延期等‌‌重重阻碍,他们顶着未知的压力坚持,在大量卷宗中多方搜寻新证据,为蒙冤者申诉。

很多冤案受害人经历过严刑逼供,多次上诉失败后,已经对外界失去信心,也不舍得家人浪费钱,最后都选择了认命。

但看到律师的努力后,才重燃起自由的火种。

他们的故事里,最让人不忍的是纠错的艰辛。

正义来得太晚。

长达二十年的无妄之灾,夺去了徐自强生命中的所有光彩。

我们也很难想象,在无法预见结局的情况下,律师团队是怀着怎样坚韧的意志,才能死磕这么久。

最近几年,不少冤假错案浮出水面,面临重审。

越来越多身陷不公的「徐自强 被看到时,才会有越来越多人看清——

文明的进步不止于朴素的正义冲动,‌更在于以理性和冷静守护人权底线。

否则,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徐自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