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 · 特别策划|蝙蝠侠85周年 Loading...
资讯  2024-06-04

蝙蝠侠这个超级英雄自1939年以漫画形象诞生至今,刚好85周年。这个装扮上充满上世纪三十年代审美趣味的形象经历过多次人设变迁:他在四十年代是侦探和家长,五十年代进行科幻冒险,六十年代几乎成了谐星,而在八十年代后,他重新回到了阴郁与黑暗。

蝙蝠侠没有超能力,会与普通人一样经历彷徨和痛苦,而白天与黑夜的双重身份让他始终面临身份认同的危机。他不断逃避和寻找自我,留下自虐与偏执的黑暗剪影。蝙蝠侠身上的这些缺陷,反而让他到今天仍是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在美漫网站CBR的人气调查中常年位居第一。

1989年蒂姆·波顿执导的《蝙蝠侠》和续集《蝙蝠侠归来》掀开了华纳兄弟探索蝙蝠侠系列电影的序幕。乔·舒马赫接棒执导《永远的蝙蝠侠》和《蝙蝠侠与罗宾》,让这个IP步入众星云集的商业大片行列。而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则将其思想深度和商业价值同时提升至空前的高度,《蝙蝠侠:黑暗骑士》曾一度登上IMDB影史排行首位,希斯·莱杰的小丑更已成为不朽的银幕形象。蝙蝠侠以他罔顾体制的正义和以偏执信念守护腐朽的哥谭,在不解和诋毁中,他只能做暗夜中的骑士,带着强烈的自毁倾向坚守自己的准绳。

之后的十年,蝙蝠侠没有以单人电影的形式出现在大银幕,直到2022年,《新蝙蝠侠》终于在暗夜中归来,塑造了一个在泥泞与混沌中挣扎的迷茫青年,让蝙蝠侠的侧影前所未有的立体。

恰逢蝙蝠侠诞生85周年,为了和更多粉丝共同庆祝这一特别的时刻,“蝙蝠侠85周年”携手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同举办马拉松观影活动。本次观影活动展映的三部蝙蝠侠电影,分别展示了三个不同的蝙蝠侠面相,他差点因为爱情放弃黑暗中的使命,曾经走不出身份分裂的噩梦,也曾苍白纤弱,经历成长期的痛苦和徘徊,而这些复杂的面向,正是我们热爱蝙蝠侠的原因。

作者:艾弗砷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蝙蝠侠大战幻影人(1993)

Batman:Mask of the Phantasm

Bruce W. Timm/Eric Radomski

看点:

蝙蝠侠的侠骨柔情

影史第一部蝙蝠侠动画大银幕作品,获得安妮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主线改编自漫画《蝙蝠侠:第二年》,影片以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展现不一样的蝙蝠侠和小丑起源。影片最后,蝙蝠侠告别刻骨铭心的恋情,彻底断绝了对幸福生活的留恋,坚定地投身于暗夜,这种人生经历的补完让蝙蝠侠的形象更加完整。马克·哈米尔配音的小丑惟妙惟肖,这位卢克·天行者的饰演者后来凭借小丑配音两次入围配音界最高奖项安妮奖。

永远的蝙蝠侠(1995)

Batman Forever

Joel Schumacher

看点:

蝙蝠侠助手罗宾首次登场

华纳兄弟探索蝙蝠侠系列的第三部,蒂姆·波顿退居幕后,乔·舒马赫执导。该片群星云集,告别了哥特风格和小成本制作,将华纳兄弟探索的蝙蝠侠系列推向商业大片行列。这一部影片中,蝙蝠侠的助手罗宾首次亮相大银幕,方·基默饰演的蝙蝠侠开始真正成为主角,首次深入揭示了蝙蝠侠双重身份的痛苦和阴暗面。除主角蝙蝠侠外,妮可·基德曼饰演女主角,金·凯瑞则塑造了有史以来最癫狂的谜语人。本片获得奥斯卡三项提名,票房力压《七宗罪》,排名1995年十大卖座电影第六名。

新蝙蝠侠(2022)

The Batman

Matt Reeves

看点:

成为英雄之前的那个徘徊与挣扎的蝙蝠侠

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泥泞的哥谭,出道不久的蝙蝠侠不断经历信仰的冲击和崩塌,没有高科技装备,甚至没有合身的斗篷。相比之前的历任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塑造的蝙蝠侠显得苍白纤瘦,在坚守与放弃之间苦苦支撑。他肉体凡胎里的力所不逮以及作为“凡人”的挣扎是影片最令人动容的刻画。本片配角也相当出彩,佐伊·克罗维兹出色地演绎了猫女危险而迷人的双重气质,保罗·达诺神经质的谜语人堪与华金·菲尼克斯的小丑媲美。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放映本片的IMAX版本,快去影院享受那独特的暗黑色调和震撼的视听冲击吧。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第一时间掌握2024年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相关资讯。本届电影节将于6月7日中午12点在淘票票平台开始售票,上海以外的放映场次(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于6月8日中午12时线上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