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第一硬汉"杨在葆:36岁蒙冤入狱,二婚娶小22岁娇妻,去世前客厅仍挂着前妻遗照 Loading...
资讯  2024-05-23

2019年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

作为中国电影界的最高奖项,金鸡奖花落谁家自然受到了全网关注。

在开出备受关注的大奖最佳男女主和最佳导演奖的后,金鸡奖把重量级奖项“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一位低调的老艺术家。

图片

他便是曾经出演过经典版电影《红日》中连长石东根的杨在葆。

提起这位老演员,许多现在的观众可能都已经不知道他是谁。

但在上世纪,他曾经是不折不扣的电影圈硬汉。

不仅如此,他的人生经历本身也是一段传奇——蒙冤入狱四年,归来后勇夺双料影帝,演而优则导,作品屡次揽获国内电影大奖。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前妻已经离去多年,他却依然在家中客厅悬挂前妻的遗像………

图片

到底因为什么,杨在葆的人生会如此坎坷且跌宕起伏,在他履历辉煌的背后,又藏着哪些故事呢?

#1

杨在葆是安徽宿州人,1935年,他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里,不到两岁时父亲就因为突发疾病去世,剩下不识字的母亲带着孩子们艰难度日。

为了生存,母亲带着杨在葆和其他几个孩子背井离乡,四处漂泊。

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杨在葆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即便生活艰辛,但依然尽力供他读书。

图片

读书时的杨在葆聪明自信,经常积极参与学校的文艺活动。

1952年,杨在葆考上了了宿城一中,并担任了学生会文娱部长,经常参与组织学校里的周末晚会和各种文艺汇演。

他还和一些对表演感兴趣的同学联合排了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方珍珠》等剧目都曾被他们搬上学校的小舞台。

这一段经历让杨在葆渐渐意识到了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和他在这方面的天赋。

高中毕业后,杨在葆决定前往大城市上海,经过一番努力后,他成功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系统的表演教育让杨在葆的表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图片

学业优秀的他在校期间就开始参与各种话剧的演出,还被选中参加国家级的重要演出。

不过,原生家庭的贫困阴影在这时候依然笼罩在杨在葆身边——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杨在葆在读大学中途差点退学,幸好得到了政府和学校颁发的奖学金,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他也没有辜负学校的帮助,经过刻苦学习,杨在葆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大学生涯。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青年话剧团,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因为身材高大形象出众,加上演技过硬。

杨在葆一毕业,就有剧组向他递来橄榄枝——1960年,杨在葆被选中出演了电影《红日》,饰演石东根连长。

图片

这是他的大银幕处女作,但杨在葆在电影中展现出的演技之精湛,表现之到位,刻画角色之细腻,让他为观众带来了一个生动鲜明的石东根。

电影播出后,杨在葆一举走红,一下子声名大噪,成了炙手可热的新星。

他再接再厉,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专业的电影演员,又出演了《白求恩大夫》,《年轻的一代》等经典电影。

进一步稳固了他当红电影明星的位置。

整个六十年代,杨在葆的演艺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

事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婚姻——1963年,杨在葆和第一任妻子夏启英结婚,他和夏启英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就相识,感情十分深厚。

图片

婚后琴瑟和鸣,恩爱非常。

夏启英为杨在葆生下了一儿一女,四口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

夏启英非常支持杨在葆的事业。

她的善解人意和温柔让杨在葆可以放心把家庭交给她打理,从而把更多精力放在打拼事业上。

夫妻二人珠联璧合,儿女聪明可爱。

这时候的杨在葆,无疑是非常幸福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1年,受运动波及影响,杨在葆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进而被冤假错判了4年3个月的牢狱之刑。

图片

虽然杨在葆拼命自陈自辩,但最终还是被送进了监狱里。

这一年,杨在葆36岁,正是表演事业发展的大好年华。

却只能坐在牢房里垂泪。

监狱的生活绝望而看不到头。

想到监狱外的夏启英还在痴痴地等自己回去,杨在葆担心自己的情况会拖累到妻子,多次向夏启英提出离婚。

对此夏启英的回应是,她给杨在葆送了一件坎肩,在坎肩的口袋里缝了一张纸条,上面言简意赅的写了两个字:“休想。”

见此情形,杨在葆感动不已,但也更加心疼带着孩子在外面苦苦支撑的妻子。

图片

夏启英明白他的担忧和心疼,经常写信安慰鼓励他。

妻子温柔的话语,成了支撑杨在葆在监狱里撑下去的动力。

但他并不知道,此时的夏启英已经身患尿毒症。

在那个医疗匮乏的年代,加上受杨在葆牵连,她难以得到良好的救治,每天都处在同病魔的抗争中。

好在4年后,杨在葆刑满释放出狱了。

此时运动也在逐渐平息,杨在葆见到了在外面苦等他五年的妻子和孩子,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妻儿过上好日子。

图片

可他没想到命运又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杨在葆出狱没多久,夏启英就油尽灯枯,撒手人寰了。

留下悲痛不已的杨在葆和孩子们。

临终前夏启英对杨在葆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我对不起你。”

杨在葆回答说:“你不要这样说,是我对不起你。”

#2

妻子去世,但生活还得过。

为了孩子们,杨在葆努力走出悲痛的阴影,带着对夏启英的思念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他重整精神,于1976年重返影坛,出演了《江水滔滔》,《大刀记》和《从奴隶到将军》等电影。

图片

进入八十年代,杨在葆的表演事业也迈入了新阶段。

1983年,他主演了电影《血,总是热的》,这部电影以中国经济体制急需变革为背景,展现了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印染厂厂长罗心刚如何冲破重重阻力,推进企业改革的故事。

杨在葆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了精湛到位的演技,令观众和评委都叹服不已。

凭借这部电影,杨在葆拿下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七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一举成为“双料影帝”。

事业的翻红抚慰了杨在葆内心的伤痛。

图片

1984年,在拍摄电影《双雄会》时,杨在葆认识了他小22岁的陈丽明。

虽然二人年龄相差较大,但心灵的契合和精神的共鸣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陈丽明钦佩杨在葆对艺术的追求,也感动于他对前妻的情深义重。

她接纳了杨在葆的所有。

杨在葆非常感激她的理解和支持,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陈丽明不但对杨在葆的事业十分支持,还对夏启英留下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

图片

1996年,杨在葆的大儿子身患尿毒症,杨在葆在陈丽明的支持下为儿子延请医生,努力救治。

在杨在葆和陈丽明的悉心照顾下,杨在葆的儿子脱离了生命危险,成功逃脱了尿毒症的魔爪。

虽然陈丽明和杨在葆相敬如宾,但在杨在葆心里,永远为亡妻夏启英留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即便是再婚后,他也依然在家里挂着夏启英的遗像。

还把年迈的前岳母,也就是夏启英的母亲接来照顾,共同生活。

他还把夏启英的一缕头发缠在他的影帝奖牌上,并放入了她的骨灰盒中,以此来表达他的哀思。

图片

2021年2月13日,杨在葆因病去世,享年85岁。

这位传奇的银幕的硬汉,命运多舛的老艺术家,情深义重的丈夫和父亲,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

愿这位老艺术家在天堂一切都好!